【展讯】 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
参 展 画 家
梁宇、钟曦、黎楚池、文祯非、张闯、陈向兵、梁剑、李豪、赵伟东、杨达明、栗壮志、蒋庆北、李铁香、谢非、郭泽光、符史冠、马允、王宁、王同行、王如柏、王应良、王炜、尹文静、邓钧仁、邓家杰、卢文、卢伟旋、史飞、刘兴建、刘振海、李印、李安日、李照燕、杨文、杨福徐、肖水辉、吴晓娜、何志斌、沈甘雨、张卫东、张福权、陈冠鸿、陈雪峰、陈景云、林月森、林树森、罗明虎、赵锋刚、柯明泽、秦正辉、夏大启、黄平善、黄进、黄武孙、黄荷、符巨谟、梁清远、揭伟峰、曾石强、游永德、游祥龙、裘俊斌、赖海波、虞升、廖作卫、冯强、羊小妹、许兵、钟强
前 言
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述评
《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又即将在大芬美术馆开幕。一年来,众多艺术家持续关注客家文化的研究,对其历史、文化、思想与精神等等方面都进行了整理与构想。此次展出的作品,不仅在客家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有不少画的较好的作品出现,而且在客家戏剧、音乐、工艺等文化题材上均有作品表现,与前一届的展览相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客家文化是汉民族一个系统分明的地域文化,具有我国地域文化普遍特征的文化形态;同时客家文化又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族群文化,以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及其突出的族群凝聚力和向心性而著称。因此使得客家文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文化。客家人不仅聚居于赣闽粤边区的客家大本营,还播迁于国内诸多省市区和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家文化的丰富性、客家源流的复杂性以及客家人口与分布的广泛性等因素,使得客家文化这一主题非常具有表现性。如客家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其移民性与山区文化的特质,及客家人的重传统的寻根意识与开拓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成为画家着笔表现的良好题材。比如深圳,是拥有深厚的客家谱系文明的地区。它拥有大量能作为文化传承符号的客家古村落古民居,象龙岗的鹤湖新居、茂盛世居、大鹏所城、高岭古村;坪山有大万世居;南山有西丽麻磡村、长源村等都是客家文化的的历史遗存,具有丰厚的历史表现意味,但如何去表现、怎样才能将文化的基因表现出来,的确需要各位画家深入实地、苦心经营、认真创作才能有所收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需要通过亲身参与深入客家区域去了解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及其所具有独特的价值,注重客家文化的人文价值,同时,也有必要加入充分的想象,才能更好地表现客家文化的真实生活与精神传承。正如《文化的解释》一书的作者美国人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言: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他所追求的是析解,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格尔兹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他所谓“符号活动的想象宇宙”,也就是一种背景知识。他给画家最大的启示在于,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某件事、某种文化,并不是因为我们听不懂他们所说的内容,相反,我们每个字每句话都听的清清楚楚,但就是不明白说了个什么意思。他指出,人类学家不能单单去记录土著(当地人)的行为,这些都仅仅是浅描阶段的,更应该对这些行为背后的背景知识以及其他的我们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的东西进行阐释,所谓深描也。对这段话的理解非常有助于艺术家如何去关注、研究与表现客家文化。或许很多时候许多艺术家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仅仅关注的是他的表面,如奇装异服、特别的器具舞蹈等等,而忘了理解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发展内涵。于是,大部分的作品就仅仅停留在浅描阶段,缺乏深度与感情,缺乏历史的理解与现实的对应。
因此,主办方以常规展的方式,每年举办一次,就是希望鼓励艺术家尝试以图像的方式,生动展现对客家文化的认知与想象,把握丰富多彩的客家人文与质朴无华的客家精神。主办方希望由此活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和传播,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作品中,呈现当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与内涵。通过绘画的方式,即图像的可视性可以使客家文化更直接、更生动、更真实地得以反映,以图像的语言深入思考客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崇拜祖先和寻根文化的特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由此,鼓励艺术家们走出画室、关怀现实,把目光投入现实,充分挖掘客家文化的形态,着力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与解读客家文化的历史根源,其意义也是不言自明的。同时,也积极响应了党的十八大中央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的要求。
此次展览的主题涉及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客家风俗风情、历久弥新的客家建筑、磨难淬炼坚忍刚毅的客家人等等。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仅体现了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以图像的方式再现了客家文化的历史与文化,展示出客家文化的迁徙历程与思想。文化的创新前提是对传统的继承,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充分利用客家文化的传统资源,从当下现实中寻觅更具本土意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主题契合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真切现实感受,体现出时代精神和人文理想,我有理由相信,这一展览的延续有着高度的现实意义与未来的期盼价值。
陈向兵
2018年1月15日于深圳大学美术馆
作 品 欣 赏
梁宇/ 《甘坑春日》/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钟曦/《虚》/50X60cm/布面油画/2015
黎楚池/《秋歌回荡》/80X100cm/布面油画/2013
文祯非/《源》/80X100cm/布面油画/2017
陈向兵/《灯影》/60X50cm/布面油画/2013
张闯/《深圳马峦山》/80X60cm/布面油画/2017
梁剑/《往事如烟》/70X90cm/布面油画/2017
李豪/《古碉楼》/120X80cm/布面油画/2016
赵伟东/《后巷》/130X90cm/布面油画/2014
栗壮志/《客家徙途》/180X160cm/布面油画/2017
杨达明/《田园风光-雅色情》/50X60cm/布面油画/2017
蒋庆北/《客家山村》/120X100cm/布面油画/2017
李铁香/《春江水暖》/120X15Ocm/布面油画/2015
谢非/《客家旧居》/100X120cm/布面油画/2017
史飞/《记忆·三》/180X180cm/布面油画/2017
李印/《秋韵》/90X120cm/布面油画/2017
王同行/《悠悠岁月》/100X120cm/布面油画/2017
黄平善/《夏日阳光》/150X142cm/布面油画/2017
邓家杰/《永远的记忆之二》/126X126cm布面油画/2017
赖海波/《我的家乡》/90X120cm/布面油画/2017
王应良/《蕉园深处有人家》/150X100cm/布面油画/2017
张卫东/《没有风的老屋》/110X140cm/布面油画/2017
邓钧仁/《耕读传家》/120X100cm/布面油画/2017
卢伟旋/《石寨之韵》/120X150cm/布面油画/2017
黄进/《客家古镇》/120X80cm/布面油画/2017
廖作卫/《客家印象》/100X120cm/布面油画/2017
罗明虎/《昨天.今天.明天》/150X30cmX6/布面油画/2017
梁清远/《秋思》/80X120cm/布面油画/2015
陈冠鸿/《星期五》/120X100cm/布面油画/2017
刘兴建/《粉墙黛瓦忆往事》/120X100cm/布面油画/2017
符史冠/《主妇二三事》/100X120cm/布面油画/2017
尹文静/《老屋那道光》/100X100cm/布面油画/2017
夏大启/《海边》/100X100cm/布面油画/2017
杨福徐/《古镇》/100X180cm/布面油画/2017
虞升/《酒娘》/105X75cm/布面油画/2017
郭泽光/《秋阳》/100X80cm/布面油画/2017
吴晓娜/《晨晖》/90X120cm/布面油画/2017
王炜/《鹤湖新居· NO.1》/100X100cm/布面油画/2017